循环经济的中国样本:从矿山到回炉,铝如何成为可再生战略资源?

2025-10-10 22:43 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  阅读次数:3767

铝,被誉为“工业粮食”的金属,在全球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下,正以“永续金属”的全新身份焕发活力。

铝是可循环性最强的工业金属之一,理论上可实现无限次回收且不丧失性能。每回收1吨铝,可节约约95%的能源,减少约94%的温室气体排放。因此,再生铝已成为铝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,占比超过50%。

一、铝的“永续生命周期”:全球趋势与中国差距

全球铝工业体系中,回收利用率已成为衡量铝绿色化程度的关键指标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与消费国,然而再生铝的使用占比却低于20%,远落后于欧美。再生铝来源不清、加工及回收体系分散、标准缺失或不统一等问题长期存在。此外,受限于传统工艺和设备,回收铝生产往往伴随着高耗能且产品质量低的问题,只能降级用于五金、简易建筑等低端领域,可谓事倍功半。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中国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目前,国家政策层面已推出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《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措施,推动再生铝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。但政策倾斜之余,更需要企业从研发、投入和技术上积极破局。

二、闭环试验:创新新材的技术深耕

创新新材料科技(山东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创新新材”),作为全球领先的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,很早就开始增加再生铝生产技术研发和全产业链布局。

为了解决含塑铝屑回收技术空白、回收铝无法保级使用、回收铝生产能耗过大等问题,创新新材的金属实验室与清华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山东大学等顶级学府和行业专家合作,经过数十年探索,自主研发了行业领先的“全流程废铝保级回收技术”,包括铝塑清洗与分离设备、再生铝纯化设备、双室熔炼+在线除气系统等,均领先全球。

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突破了含塑铝屑分离、熔炼能耗控制、杂质元素调控等关键技术,实现回收铝保级甚至升级利用。最终产出的铝材纯度稳定在99.8%。这一纯度远超行业普遍的铸造铝合金水平,完全满足高端铝型材的严苛要求,广泛适用于3C、汽车轻量化、超强高导线缆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

2024年,该公司循环利用再生铝达121.09万吨,其中80.79万吨来自外部回收,40.30万吨为自有产线回用。旗下子公司已实现再生铝保级应用产能达150万吨。拥有专利721项,其中发明专利68项;主编国家标准1项,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1项。

三、绿色供应链实践:与世界巨头企业共同推进材料闭环

在全球碳中和从目标走向执行的当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低碳属性,要求产品使用不同程度的再生铝。创新新材作为奔驰、特斯拉、微软、三星等巨头企业的重要供应商,开始攻克回溯难和生产散的问题。

创新新材与上下游企业合作,并不断拓展产业链,获得了内外部可长期供应的废铝材料,企业ESG报告中表示:“从铝水直供、短流程生产,到再生铝保级应用,每个环节都在为碳减排贡献力量。”

目前,公司已通过SCS回收成分认证、UL全球回收材料认证,并牵头制定多项再生铝国家标准,构建起从废旧铝回收、提纯到高端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。

通过研发建立智能化可追溯系统,创新新材也获得了可量化可追溯的碳排管理,部分产品已使用100%再生铝材料,为客户提供高效且精准的碳足迹管控和零碳排产品。

四、经济与环保双赢:再生铝的效率与成本优势

使用再生铝不仅关乎环保,也具备显著经济效益。再生铝能耗仅为原铝的5%。其采用的“铝液直输”模式,减少了重熔环节,将电解铝液直接输送至生产车间,进一步降低能耗与运输成本。2024年,公司电解铝液采购量350.25万吨,占电解铝原料总量90.86% 。

在生产过程中,创新新材更新了中频炉系统,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,将加热效率提升了约30.8%,烧损率降低了约50%,能源节约和材料利用效果显著。且相比于传统中频炉系统,创新新材的中频炉减少了烟尘排放和废气排放,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。

五、政策驱动与未来展望

伴随国家政策持续推动,中国再生铝产业正迎来关键发展期。工信部提出2025年再生铝产量目标为1150万吨,专家预测实际可能达到1200万吨。2030年再生金属供应占比预计提升至30%以上。

创新新材积极参与《再生铝原料系列国家标准的研制与推广》等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,为产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。公司还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碳中和能力提升项目,推动再生铝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。

若20世纪的工业竞争以“产能”为核心,21世纪则转向“可持续效率”的较量。作为“世界工厂”,中国如能率先构建绿色材料闭环体系,不仅将推动环保革命,更有望重塑全球产业链价值与话语权。



责任编辑:qbqsn110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时尚界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